Monday, March 11, 2013
品星巴克--跟客人維持親密關係的贏家?
說起來我跟星巴克算是有緣分
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,就是星巴克當barista
那時候等著出國,想要做的工作是年輕時不做,之後可能就沒機會做的工作
於是我去了這裡. 現在想起來,很慶幸當初的了這個決定
你說想學什麼?
應該是想要看看一個賣咖啡的店
是如何賣到比別人高2倍的價錢,還可以賺錢賺到全球去
默默的,改變了人們消費習慣
改變了人們對生活的體驗與要求...
其實,星巴克從來都不是賣咖啡而已
也不講求打折/促銷/降價...
星巴克賣得是顧客從一進門
聞的/聽的/看的/觸摸的/品嚐的
賣的是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經驗!
再從不斷的挖掘顧客心中所想要的insight, 來跟消費者對話,達到提升mind share的層次
(最好的例子:my starbucks idea )
這篇文章在探討的,就是為什麼星巴克的咖啡王國
即使遭到多方面連鎖店的搶攻,依然逆勢成長
例如:麥當勞/便利商店...等
就是因為星巴克不走低價戰, 星巴克要顧客心甘情願的掏錢出來
賣別的連鎖店沒有辦法提供的感官體驗
想想, 你手上的品牌跟客人的關係是什麼?
是短暫的利益關係?
還是一步步經營忠誠度的親密關係?
圖片來源:Brand Channel
文章參考來源:Brand Channel
Sunday, March 3, 2013
品 In-N-Out (一個錯過難得的社群行銷的案例)
沒想到李安得獎後的一件事情竟然也上社群新聞頭版了!
沒錯!就是圖中李安手上抓著的漢堡(加州知名速食連鎖店In-n-Out)的照片被路人拍下後上傳到twitter,之後造成網友的討論!
但令媒體記者們嘲諷的, 是In-n-Out儘然沒有抓住這次的大好病毒行銷機會,
非但twitter上沒有官方經營者,FB上也沒有及時反映網友的po文.
甚至有專家估計,這樣子社群的疏於管理,等於是損失了約美金3百萬價值的媒體.
(在美國只有約150則的推特文轉發 , 相較於Oreo的1,600文)
除了美國地區的社群疏失,讓專家們更失望跺腳的,是損失了大好機會與這次的主要TA--華人們的溝通.
甚至有中國的網友表示希望可以看到In- N -Out的展店("求 In-N-Out Burger来上海啊")
間單來說,根據統計數字一般民眾在社群網路上的發問或留言,都希望可以在2小時內得到官方的回覆.這樣也顯示社群媒體真的就像是公關部門,是需要時間與金錢來好好經營的!
圖片來源:Brand Channel
資料來源:Brand Channel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